4月15日,市紅十字會在陽春市人民法院舉行歡迎會,歡迎我市今年首例干細胞捐獻者黎揚歡成功歸來。歡迎會上,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為黎揚歡頒發了榮譽證書,陽春市相關領導為陽春市人民法院頒發感謝狀,黎揚歡現場分享了自己捐獻的心路歷程,并倡導更多愛心人士加入中華骨髓庫,為更多血液病患者帶去生的希望。
“希望這個和我有緣的孩子可以早日康復……”此前,在廣州南部戰區陸軍總醫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內,隨著血細胞分離機連續4個小時的運轉,志愿者黎揚歡成功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。這份承載著生命希望的“火種”,將被送往千里之外,為一名素未謀面的3歲白血病患兒點燃生機。
黎揚歡今年44歲,是陽春市人民法院的一名司機,也是一名熱心的無償獻血志愿者。2000年,讀高中的黎揚歡走上了無償獻血之路。“我覺得無償獻血是一件一舉兩得的事情。”黎揚歡坦言,自己最初開始獻血是因為“太胖了”,聽說獻血可以促進新陳代謝,對身體有利,便每年都去獻血一到兩次。同時,捐獻的血液還能救助其他患者,也讓他感覺這件事情十分有意義。
2017年,在一次無償獻血的過程中,工作人員向他介紹捐獻造血干細胞能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后,他立馬同意加入中華骨髓庫,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。直到7年后,黎揚歡終于等來了那個期待已久的消息:“匹配成功了。”
2024年11月的一個工作日,黎揚歡接到了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,稱他與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,問他是否愿意捐獻造血干細胞。“這么低的概率,沒想到真的配型成功了。”黎揚歡大腦空白了幾秒,隨即激動和欣喜立馬涌上心頭,沒有絲毫猶豫,他立馬答應了下來。當黎揚歡把這一決定告訴家人時,也得到了妻子和孩子的支持。他的妻子說:“這是能救人的好事,一定要去做!”
在和工作人員的后續溝通中,黎揚歡得知了和自己匹配成功的是一名年僅3歲的白血病患兒。作為一名父親,黎揚歡能深切體會到患者父母的無助和痛苦,這讓他更加堅定了捐獻決心。但同時,黎揚歡又感到擔憂,“我比較胖,血液指標不是很理想,如果體檢通不過,這個孩子該怎么辦?”
抱著“只準成功,不能失敗”的想法,黎揚歡開始嚴格按照要求調整生活習慣,加強基礎體育鍛煉。每天下班后,黎揚歡都會繞著小區跑上幾圈,每周還會約朋友一起打籃球。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和身體調理,黎揚歡最終順利通過體檢和高分辨篩查。
3月12日,黎揚歡在市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前往南部戰區陸軍總醫院,連續5天接受動員劑注射,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做好采集造血干細胞前的準備。3月17日上午,黎揚歡在該院造血干細胞采集室內開始采集造血干細胞,歷時4個多小時,他成功完成了造血干細胞采集。這些承載著生命希望的“火種”,由志愿者迅速接力送往患者所在醫院。
“我個人身體反應不大,只是感覺有些酸痛,回家后休息了一個多星期,就沒有不適感了。”黎揚歡說。事后,患者家屬還手寫了一封感謝信,讓這個一米八高的漢子紅了眼眶,信中寫道:“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,感謝您為了一個素未謀面的陌生患者挺身而出,您不僅捐獻了造血干細胞,更拯救了我們這個家庭,您的善舉重于泰山、貴比千金……”
市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介紹,造血干細胞捐獻與移植是目前治療白血病、再生障礙性貧血等重癥血液疾病的最有效手段,它和無償獻血一樣安全、科學且無損健康。因此,造血干細胞也被譽為“生命的種子”,是許多血液病患者重獲新生的救星。
據了解,2009年以來,在市中心血站、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服務隊的共同努力下,全市已有近3000名志愿者加入中華骨髓庫。黎揚歡是全國第19591例、廣東省第2248例、陽江市第45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。
關于我們
|
網站幫助
|
網站地圖
|
隱私申明
|
主辦單位:陽江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管理維護:陽江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網站標識碼:4417000019 備案序號:粵ICP備16010311號-3 網站報障:0662-3367662
粵公網安備 44170202000121號